我们熟知的关于仪表着陆系统的分类标准一般是I类,II类,III类等等,但是此种分类方法只是简单的从能见度/RVR、决断高等标准以及运行角度进行描述,较为简单,不能完整的描述一个仪表着陆系统的性能。也就是说我们如何对I类仪表着陆系统和II类仪表着陆系统的性能如何比较?又怎么能知道III类仪表着陆系统的性能一定比II类仪表着陆系统性能优越?
与简单的I/II/III 类分类相比,仪表着陆系统设施的分类系统可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地描述仪表着陆系统性能的方法。
举例来说,仪表着陆系统设施的分类可以为“III/E/4”。附件10 第1 卷对仪表着陆系统设施的分类做了说明。通过使用如下三个字符,可对某一设施的“性能”类别进行界定:
a) 第1 组字符(I、II 或III)表明满足附件10 第I 卷中所载的设施性能类别标准。该组字符表明地面设备是否满足设施性能I、II 或III 类要求。
b) 第2 组字符由单个字符组成,界定了一个仪表着陆系统点(如下图所示),达到该点航向信标台便符合设施性能II/III 类航道结构容差。这些分类表明仪表着陆系统与以下进近或跑道上的实际位置相符合:
ILS"A"点(ILSpoint"A")∶在进近方向沿着跑道中心延长线,距跑道入口7.5m((4N)处测得下滑道上的一点。
ILS"B"点(ILSpoint"B");在进近方向沿着跑道中心延长线,距离跑道入1050m(3500Ft)处测得的ILS下滑道上的一点。
IS"C"点(ILSpoint"C")∶ILS下滑道通过跑道入口水平面上方30m(10n)高度处的一点。
ILS 基准数据点("T"点)(LS reference datum(Point"")))位于跑道中心线和胞道入口相交上方一点,并且ILS 下滑道下延伸部分通过此点。
ILS"D"点(ILSpoint"D")向航向信标方向距跑道入口900m(300t)处与跑道中心线上方4m(124)的一点。
ILS"E"点(ILSpoint"E");向跑道终端方向距跑道入口600m(200n)处与跑道中心线上方4m (12t)的一点。
如上图所示,ABCTDE不同的着陆点,其中D和E只适用于III类航向信标台,也就是说到达D和E时,符合III类的航道容差。
c) 第3 组字符由单个字符组成,表明了服务的完好性和连续性程度。不管运行目标如何,一般都认为在着陆过程中由于整个系统(由地面设备、航空器和驾驶员构成)的故障或缺陷导致的致命事故的平均发生率不应超过1×10–7。这一标准常常被称为通用风险因子。在III 类运行中,整个系统都应该达到该目标。在此情况下,必须尽力让地面设备服务的完好性和连续性达到最高水平。需要保证服务的完好性,以确保进近中的航空器接受错误指引的概率较低。需要保证服务的连续性,以确保处于进近最后阶段的航空器不能获取引导信号的概率较低
附件10第I章中对于服务完好性和连续性的要求有着明确的规定,例如对航向信标台LOC的规定:
对下滑航径的规定:
其中小标志1是指:如果降级到II/T/2 至4,则最开始将只仅限于进行I 类运行。在评估航向信标台偏离对自动着陆系统的影响之后,可批准随后升级到II 类运行并在航路文件中公布,或者可以给出自动着陆进近未获批准的信息。如果有必要,所采用的跑道视程可以高于II 类运行的标准跑道视程。这种仪表着陆系统的分类可以让我们全面的了解一个着陆系统的性能优势、标准和相互的区别,更好的理解机场的仪表着陆系统的运行保障能力。
从表中可以看出,如果是I-A/B/C/D/E/T-1的仪表着陆系统,可以运行的最低运行类别是I类运行,最小跑道视程是(除非另有批准):550/125/75。
版权声明
本站插件全部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